
伟人故里悟初心 革命精神薪火传


全体党员抵达庄严肃穆的韶山毛泽东广场,整齐列队、神情凝重,向毛泽东同志铜像敬献花篮,并庄严重温入党誓词。铿锵誓言回荡在广场上空,进一步筑牢了理想信念,强化了初心使命。


橘子洲头忆峥嵘,铸今朝革命豪情

最后,党员们前往橘子洲头,追寻青年毛泽东的革命足迹。在这里,大家认真参观相关历史遗迹和人文景观,深入了解橘子洲所承载的厚重文化和革命传统。站在青年毛泽东艺术雕像前,遥想当年伟人挥笔书写《沁园春·长沙》的豪情壮志,每一位党员都深切感受到那一代革命家的远大抱负和坚定信仰。


塑伟人风采 展科源技艺

橘子洲是毛泽东青年时代最喜欢的地方,在特殊的时间、特殊的地点,一座伟人的雕塑拔地而起——这是一尊毛泽东青年时代艺术雕塑,总高度为32米,长83米,宽41米,基座3500平方米,外观由8000多块采自福建高山的永定红巨石经雕塑后拼接而成。当年毛主席横渡湘江是32岁,8341是其卫戍部队的番号。
雕像的选材和建造工艺

基础上采用钢筋混凝土框架加局部剪力墙结构,框架外用钢结构塑型,结构外之整个外观选用了石材幕墙的长槽扁钩、短槽扁钩、背切锚栓、堆砌等多项基本工艺技术。将8000多块石材从矿山切割下来后,全部依据事先确定的位置进行部件编号,再根据编号次序进行雕塑加工,加工好后将部件运到现场按编号位置拼装,拼装完成后进行微调和精修。
雕像比列的意义和玄机

雕像加“一颗痣”故事

在毛泽东雕像创作过程中,主席亲属给予非常大的关心和关注。1925年的青年毛泽东下巴上是没有痣的。而现在的毛泽东雕像,下巴上有一颗痣。到底要不要痣?创作人当初为之思虑再三,犹豫良久,食不甘味。直到2007年,毛泽东儿媳邵华将军提出,说在老百姓心目中毛主席是有痣的,建议做雕像时还是加上去。邵华将军的话,与创作人的想法不谋而合,最终在雕像下巴上加了一颗痣。